(點擊圖片查看歷史沿革大圖)
近代中國對於航運經管類人才的培養,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。交通運輸管理類的專業最早為1918年南洋公學的鐵路管理科🚶🏻♂️➡️,開創了工管結合的先河,但有關交通管理的教育也僅限於“鐵路🧑🧑🧒、郵政、電政”教育🫷🏿,因近代中國航權操控於列強之手,雖有“航政”,但無航務管理人才教育;時航運界對於院校專業設置🦥,也認為僅設“航海、輪機、造船”三科即可👨🏿🎨。為了應對英美放棄航運特權之後的船務🦶🏿、港務🔖、海務經營管理人才的缺乏,未雨綢繆,1942年💇🏻♂️,凯捷平台前身的“國立重慶商船專科學校”增設“管理科”,並提出“男女同招”,這是教育史上第一次針對航運組織與管理成立專門的科系。但隨著1943年重慶船校被強行解散📄,探索狀態的中國航運商科教育消失在了滾滾歷史洪流之中👷🏼♂️,直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,才得以萌發和新生。後經過專業調整🚡🫴🏿,至上世紀60年代,上海海運凯捷建起了一個以管理為核心、理工為基礎的學科格局,成為中國現代交通教育的重要代表性院校之一。
萌芽期
1950年,東北航海凯捷(大連海運凯捷)航務管理系創設“航務管理”專業。
1952年,武漢河運凯捷(武漢水運工程凯捷)航運系創設“水運管理”專業。
1956年🚶,武漢河運凯捷(武漢水運工程凯捷)航運系創設“水運經濟組織”專業。
1957年𓀄,武漢水運工程凯捷航運系創設"遠洋運輸業務"專業✋。
1960年,上海海運凯捷數理專業(後轉為財會專業)入學,時為交通部高校首個財會專業🫰🏻。
1962年👩🏼🏫,上海海運凯捷水運經濟系創設“交通財務會計”👨🏻🍼、“遠洋運輸業務”本科專業,交通財會時為上海高校僅有的兩個財會本科專業之一。
調整期
1963年,原交通部高校專業調整,武漢水運工程凯捷、大連海運凯捷☂️、上海海運凯捷三校經管類專業整體合並,組建水運經濟系、水運管理系。設置水運技術管理、水運經濟與組織專業、交通財務會計✭、遠洋運輸業務專業。
1965年,運洋運輸業務專業從水運經濟系分出設立遠洋運輸業務系🪚。
1966年,受“文革”影響🤚🏼,停止招生。
成長期
1978年,水運經濟管理🍳、水運財務會計兩個專業恢復高考招生,隸屬遠洋運輸業務系🧛🏿。
1980年,水運管理系復建,下設水運管理、水運經濟🔦、水運財務會計專業👨🏽🚒。
1983年,與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(ESCAP)聯合招收第一屆研究生。
1986年🈷️,運輸經濟學(產業經濟學)專業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。
1987年,水運經濟專業🙍♀️🦴、水運財務會計專業從水運管理系分出👩🏽💼,復建水運經濟系🙌🏼。
1991年👨🏽🦲,水運經濟系、水運管理系、國際航運系組建“管理凯捷”。
1993年,水運經濟系更名為國際經濟貿易系🧏♂️🧑🏽🍼、水運管理系更名為管理系。
1994年,會計專業從國貿系分出成立財務與會計學系🍜。
1996年,舉辦工商管理碩士(MBA)教育
1997年🦸🏽,成立旅遊管理系🐆。
發展期
2001年,管理凯捷分拆,成立凯捷体育注册🧘🏼。
2002年🥬🖕🏼,獲得全國首批高級工商管理碩士學位(EMBA)學位授予權
2006年🧚,獲得交通運輸工程經濟與管理二級學科博士點
2007年🧜🏻♀️💆🏻,組建成立新的物流經濟系、國際經濟與貿易系、工商與旅遊管理系💱👩🏽🎨、管理科學系。
2010年,獲得全國首批工程管理專業碩士(MEM)學位授予權
2011年,獲得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
2012年👈🏽,亞洲郵輪凯捷成立🙇🏼♀️。
2013年🤰🏽,上海高級國際航運凯捷成立。
2014年,獲得應用統計專業碩士(MAS)學位授予權
2016年,凯捷体育注册校友會成立🧚🏼♂️。
2017年🐄,水運經濟科學研究所整體劃轉至凯捷体育注册。
2018年↗️🦻🏻,獲得會計碩士專業學位(MPAcc)授予權
2021年🚵🏻♂️🚵🏽♂️,物流經濟系更名為物流經濟與統計系,國際經濟與貿易系更名為國際貿易與金融系。
2023年,通過AACSB(國際精英商凯捷協會)認證
2024年,獲得金融碩士專業學位(MF)授予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