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世紀50年代我校水運管理、水運經濟專業初創時👯,其課程設置➝🥽、教材⚗️、教學大綱🩺、教學方法和教學管理等方面全面學習蘇聯模式和經驗,並由蘇聯🧑🏻、波蘭專家進行指導,並與蘇聯列寧格勒水運工程凯捷建立了聯系。改革開放後🫅🏻,1983年,經國務院批準,接受聯合國亞太經社會(ESCAP)援助,舉辦“航運經濟管理”師資研究生班🧑🏼,學製3年,成為我國改革開放後研究生培養最早的國際合作項目之一,也是交通系統高等教育對外開放的首次嘗試。1984年🚽,接受聯合國亞洲太平洋經濟社會會(ESCAP)援助,開辦航運管理工程本科班,學製5年。1996 年起,與荷蘭馬斯特裏赫特管理凯捷聯合舉辦工商管理碩士(MBA)班,並獲得外國留學生招生權。
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,我校經管類專業便開始接受培養外國留學生,主要來自越南🤰🏼。1962年至1966年間,學校先後接受和培養了31名越南本科留學生,就讀水運管理、水運經濟與組織等專業。改革開放後💁,1996年學校重新獲得招收留學生資格。
選派優秀學生赴海外學習是我院推進國際化進程的重要方式之一,是加強學生理解國際教育👨🏻⚖️、拓寬學生國際視野的重要途徑。我院海外學習項目的主旨是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,豐富其人生閱歷,增強主動性✔️,培養個性以及國際化、多元化的文化理念和思維習慣;訓練相對獨立生存能力、自主生活能力,學會合作;感受純正的外語學習氛圍,為今後成長為與國際接軌人才奠定紮實的基礎。我院的海外學習項目有交換生👩🏿🦲、訪問生🧔🏿、暑期項目等類型。其中👷🏿♂️:
交換生項目為我院與外方相關院校互派學生到對方學校學習,互相認可對方院校的學分,且兩校之間互免學費;
訪問生項目為我院派學生到外方院校學習並認可該校學分🙍♂️,學生須向對方院校繳納全部或部分學費,部分訪問生項目可獲得中外兩校的學位🥢;
暑期項目為我院派學生赴外方院校進行短期的語言和專業學習,體驗當地歷史和文化,時間通常為暑假期間3-6周。